儒家文化到底是不是垃圾?谈谈儒家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!

时间:2023-10-15    作者:大策观察    分类:


儒家文化到底是不是垃圾?谈谈儒家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!

内容字数:6600
阅读时间:8分钟

最近,经常在网络上看到关于“儒家思想”的各种讨论……

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集大成者,儒家思想既为我们留下了辉煌的古代历史,无形之中也影响了现代社会的运行秩序。

但这种影响未必是好的,毕竟世界在与时俱进,以前的东西如果沿用到现代,可能会出现不适应的矛盾。

这篇内容以儒家文化为引,思考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。同时我们也有必要思考,为什么两千年前诞生的儒家思想,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如此大的影响力。

这篇内容的目的之一,是希望大家认识到思想觉醒的重要性,并对儒家文化有一个客观的评价。

人类思想水平进步的过程,并不是循序渐进的,而是阶梯式螺旋上升的。

在大部分时候,人类的思想水平处于停滞状态,思想观念没有太大的进步,在不断的历史周期中重复打转。

这是因为大部分时候,人们在千篇一律的劳作生活中,既没有时间精力,也没有心情思考自身所处的世界,就像没日没夜种地的农民、早出晚归的996打工人一样。

而且,上层社会为了维护自身的地位,会约束民众的思想和眼界,让民众在日复一日中既熟悉又糊涂地过完一生。

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,只有那些“心理敏感”又“闲得蛋疼”的人,才有可能花大力气去探索思想进步。

但是,随着时间的推移,人们会在所处的社会环境中积累感受。

尤其是那些社会环境不够繁荣的时代,民众会不断自我怀疑:为什么这么辛苦?为什么压力这么大?为什么怎么努力都不行?

最终在某些窗口期,民众开始把关注点放在对社会环境的关注上,以希望得到上述问题的答案。

由于大部分民众自己并没有时间和精力思考,为了解答心中的疑惑,人们往往会把目光投向那些花大力气探索思想的人身上,通过接受他们的思想传播,实现对环境的了解和思想的进步。

于是,优秀的思想家开始横空出世,其先进思想迅速在大众中传播开来,民众的思想水平得到极速的飞跃。

这些短暂的“窗口期”,叫做“思想启蒙运动”。

在思想启蒙运动中,民众的思想水平飞跃进步,人们逐渐认识到,过去一些习以为常的事情其实是不合理的,就像人们发现不应该跪下磕头,不应该996无偿加班一样。

这时,人们希望社会做出积极的变革,来满足思想进步后诞生的诉求,这会与上层社会的利益发生冲突。

上层人士阻碍民众诉求的实现,引起民众的不满和抗争,最终迫使贵族们让步,赋予民众更加自由、平等、幸福的身份。

由于诉求的实现,贵族与平民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改变,新的制度和生产关系出现,生产力发展的阻碍消失,为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打下基础。

所以在一些历史的窗口期,人类的思想水平会进步神速完成质变,推动人类结束“原地打转”的周期,步入文明的下一个时代。

然后,人类不断重复上述过程,在螺旋式的前进中不断文明进步。

这就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路径:

思想启蒙与觉醒→对现状的不满→诞生新的诉求→推动社会变革→工业与科技革命→循环往复

由于历史的原因,人们容易陷入“唯生产力”的思维,经常认为只要无脑发展科技就行,这忽视了科技发展的先决条件,以及文明进步的客观规律。

我们小时候学习外国历史时,也通常认为“文艺复兴”、“资产阶级革命”、“工业革命”是各自独立的事件,彼此之间没有联系。

所以说,我们是不太重视“思想觉醒”和“启蒙运动”的。

我之所以在对欧美的分析中,刻意没有强调殖民统治的部分,就是希望大家能够对“思想启蒙”重视起来,认清欧美近现代强大的根源。而不是把欧美的发展,简单归咎为“殖民统治”的因素。

儒家思想的诞生,就源于两千年前一个叫做“百家争鸣”的思想启蒙运动。
在中国历史上影响彻底的思想解放运动中,它是第一次,也是最后一次!!!

也正是这次启蒙运动,奠定了中国农耕时代数一数二的世界地位和辉煌历史。

春秋战国时期,诸国为了提升各自的国力一统天下,统治者将吸纳人才放在首位,放松了对民众的约束,允许各种思想进行孵化、传播和碰撞。

长期的奴隶制和分裂局面,也让民众对社会局势变化十分关注,迫切希望天下一统,给自己一个安定幸福的生活。

这给“百家争鸣”创造了绝佳的社会环境,儒家、道家、墨家、法家等思想不受约束地诞生,在民众范围内迅速传播开来。

无论是历史教科书还是网络搜索上,对“百家争鸣”的作用阐述主要在文化和思想方面,没有将其和社会演变联系起来。

实际上,“百家争鸣”最大的贡献在于,它加速了中国从奴隶社会到农耕社会的过渡,为中国农耕时代科技、工程、文艺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
而这,也是儒家的重要贡献所在。

儒家鼓励统治者“仁政”治理天下,反对苛政和杀戮,这直接冲击了奴隶社会“普通人是贵族的财产,可以随意处置”的观念。

这种观念一旦普及,贵族将失去随意处置普通人的权力,放在正常时期,这种观念肯定不会允许传播。
但在春秋战国时期,很多诸侯国都诞生了英明的统治者,它们愿意为了国力昌盛一统天下的目标,采纳思想家的建议,约束自己勤政爱民。

从此,普罗大众的生命和尊严得到了最基本的保障,它们不再是附属于奴隶主的财产,开始拥有独立的人格,可以“自己养活自己”。

统治者开始赋予普通人独立的身份,并丈量土地分发给大家,人们只需按时向国家缴纳赋税即可,剩余的收成归属自己。

在这个过程中,大众完成了从“奴隶”到“农民”的身份转变,奴隶社会成为了过去,农耕时代正式到来。

因为民众获得了独立的“农民”身份,劳动积极性大幅提升,农林牧渔的产量迅速提高,士兵在“军功”的激励下奋勇杀敌。

农林牧渔和战争的进步,极大刺激了对工具的需求。

这促使工匠们寻找性能更加优越的材质,铁器被发明并大量使用,新的工具和武器不断出现和改进,对周边游牧民族形成明显的优势,堪称古代版的“工业革命”。

这就是前面所述的“思想觉醒→社会变革→工业革命”的文明发展路径。

到了秦汉时期,国家已经一统,为了巩固地位,统治者重新加大了对民众的约束,形成了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”的局面,这轮启蒙运动正式结束!

也就是说,儒家文化的思想水平,诞生于奴隶社会到农耕时代的过渡阶段。
它主要适配于农耕时代,和欧洲中世纪处于同一水平线。

如果以现代社会的眼光看待儒家思想,它肯定会有诸多的问题,但不能因此否定它的贡献,这相当于否定了中国繁荣的历史。

我们真正需要关注的,应该是下面这个问题:

为什么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,中国社会仍然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?

现代社会的运转,需要更加进步的思想观念,适配于农耕时代的儒家思想,显然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。

但是在中国,两千年前诞生的儒家思想仍有着巨大的影响力,很多社会现象正是源自于国人落后的思想观念,与现代社会所需的思想水平之间的矛盾。

这是因为,从两千多年前的“百家争鸣”到现在,中国已经有很长时间,没有经历过彻底的思想启蒙了!

而在这段时间中,欧美经历了不止一轮思想水平的质变,支撑起了近现代的飞速发展。

中国落后于欧美的时间,大概从明清时期开始的,这是东方自封天朝上国,西方开始“文艺复兴”的时间。

文艺复兴时期,大量思想探索和传播,让欧洲民众的思想水平更上一层楼,民众开始迸发对人权和私有财产的诉求,希望人人受到尊重,限制君主的权利,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。

民众的诉求和权贵的阻碍,促使欧洲爆发革命,推翻了封建专制,进入了资产阶级统治的时代。

得益于新的社会制度对人权的保障,上层人士没办法像地主一样压榨农民,而是要给予民众合理的报酬,老板——工人的雇佣关系站上历史的主舞台;私有财产不受侵犯,也给商品交易的公平公正提供了保护。

于是,以雇佣关系和商品交易为核心的市场经济,取代了农耕时代落后的社会秩序,极大促进了科技的进步,促使欧美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步入了工业时代。

然后,先进的工业国相对落后的农业国形成巨大的优势,对资源掠夺的欲望,驱使它们用坚船枪炮轰开其它国家的大门。

相比之下,中国并没有像欧美那样,经历过彻底的资产阶级思想的洗礼,中国的近现代是被列强裹挟着进入的!

清末民初动荡不安的环境下,民众果腹生存都困难,没时间思考和感受社会现状。虽然很多有志之士极力宣传资产阶级思想,但民众没精力听有志之士的长篇大论,先进思想自然是无法普及大众的。

再后来,欧美民众的思想更上一层楼,开始争取八小时工作制,要求提高社会福利,呼吁男女平等,缩小贫富差距……这促使欧美延长带薪假期、提高养老福利、压缩工作时长、提升工作效率。

工作时长的缩短和社会福利的提升,为大众提供了更无忧无虑的条件,大众得以把更多的时间精力,放在科技创新和消费享受上。

这加速了欧美从工业时代到信息时代的进程,欧美从劳动密集的工业国,进入到以技术密集产业和消费产业为主导的三产发达国家。

但在社会动荡、军阀混战的民国时期,先进的无产阶级思想同样难以普及大众。

尽管革命家们极力普及马列思想,但连资产阶级思想都不具备的民众,秉持的更多是“谁给我饭吃,我跟谁干”的态度,思想并没有受到彻底的洗礼。

总之,种种原因导致中国在“百家争鸣”之后,没能经历彻底的思想觉醒。这导致人们的思想,仍然停留在农耕时代的水平,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,这给现代社会的运行添加了许多“古代色彩”。

这种色彩体现在许多方面,这里描述几个比较明显的社会现象:

1、服从性与适应性

儒家文化要求大众做服从决策、适应环境的工具人,而非质疑环境的、有思想的个体。

这并不符合现代社会的思想观念,社会的进步既有自上而下的改革,也有自下而上的争取,普通人同样是社会进步的参与。

受此影响,国人习惯于在环境中“逆来顺受”和“夹缝生存”的做法。

面对无偿加班,哪怕每天工作12小时甚至更久,人们也是“自己不够努力”、“熬一熬就过去了”的想法,最多采取“惹不起躲得起”的策略,跳槽换一家公司而已,结果经常是从一个坑跳到了另一个坑。

就算有一天打工人emo了熬不住了,人们也不打算主动做点什么,或者等公司老板良心发现,或者等待救世主从天而降拯救自己。

这是因为大众的潜意识中,默认自己没有能力改变现状,无论环境如何,自己都要做适应环境的“乖孩子”,不能做改变环境的“坏孩子”。

而欧美面对类似的情况,员工第一时间想的是和老板“谈一谈”,寻求改善环境的可能。

2、官本位文化

儒家文化诞生了士农工商的行业分类,但“士”要明显高于其它行业。

这让全社会形成了对“士”的崇拜,“士”不但拥有更高的社会地位,也拥有指挥他人做事的权力。

在诸如“年薪XX万和XX地区公务员选哪个”的话题讨论中,很多人的观点是选公务员,但却说不出什么让人信服的理由,往往用一句“隐性福利高”概括所有。

实际上,真正了解体制内的人并不多,大部分人只是受“官本位”文化的影响,本能地认可体制内的地位而已。

很多行业的运转也会出现“外行指导内行”的情况,工作推进的话语权并不取决于“谁更专业”,而是取决于“谁的职位更高”。

职位更高的人多是行政职能出身,又长期远离基层的执行工作,不够专业经常让它们作出错误的决策,出现“浪费资源”和“瞎指挥”的问题,这就是“外行指挥内行”的现象。

“官本位”文化下,指导内行的“外行们”并不觉得自己有问题,它们认为自己尽到了职责,是内行们办事不力。

实际上,“外行们”只要不做那么多的“微操”,对内行们已经是谢天谢地了。

3、营商环境、不重视技术人才

和“士”的优势相对的,则是“农工商”的劣势。

古代是农耕社会,对农民和农业还是较为重视的,这种重视会流传下来。

“工”和“商”则是被轻视的对象,“工”是工匠,“商”是商人,放到现代社会就是企业老板和技术人员。

所以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,社会容易弥漫“不重视营商环境”、“轻视技术人员”的氛围。

即便到了金钱至上、资本家为王的市场经济,很多城市仍然没有“服务企业”的意识。

虽然说996、无偿加班、35危机是资本家压榨打工人的结果,但这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到资本社会面临的问题。

很多地方还没有达到“资本社会”的阶段,而是仍处在营商环境差,需要大力发展工商业的阶段。

相应的,很多民众的思想也不是“我要八小时工作制”,而是“给我足够多的钱,996不是事儿”,大部分人的物质条件还不够富足,仍然需要不顾一切地拿命换钱。

只有物质条件逐渐丰富后,人们才会将重心转向对精神层面的需求,开始要求更多的自由时间,抵制无偿加班的问题。

说到这里,想起前些年对于“无偿加班”这个话题的讨论非常热,但如今好像很少看到关于该话题的讨论了。

实际上,大家的工作强度并没有下降,无偿加班的问题仍在泛滥。

只是经济环境的下行、就业的紧迫,让民众的需求被迫从“争取八小时工作制”,降低到了“求求了,给个工作吧”的层面。为了在就业紧张的环境中获得工作谋生,无偿加班就只好忍忍了。

这种心态极容易被利用,一些上流人士鼓吹“房价太低不利于人们奋斗”的言论,其目的是想营造一种“物质匮乏”的环境。

因为房价太高,打工人为了付首付供房贷,就要把全部精力放在拿命换钱上,无暇关心无偿加班等不合理的现象,实现“转移注意力”的目的。

而技术人员在国内职场中,并不被视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,更多的被视为执行工作的“工具人”。

儒家文化的固有印象中,“工”就只是听“士”指挥,给“士”干活的角色,而不是现代社会“第一生产力”的来源。

受儒家文化的影响,工程师、程序员为代表的技术类员工,并没有获得与资本社会相匹配的社会地位。

工作中频繁被领导指挥施压,加班太多无暇顾及家庭生活,升职天花板远低于行政、销售、市场、产品等非技术出身人员,教育医疗资源不足,年龄大了并不越老越吃香,反而容易被职场淘汰。

这让中国社会的创新氛围很差,大部分企业更重视市场营销,对技术层面的实现,要么砸钱使劲买买买,要么层层外包丢给别人做。

媒体的宣传口径,也是强调技术人员“艰苦奋斗”、“淡泊名利”的属性,对技术人员的工作氛围、生活幸福感缺少关注。

这种“不重视技术人员”的氛围,必然会阻碍“产业升级”的进程。

4、对内卷竞争的认同和社会达尔文思想

这是古代人被迫采取的生存策略,但儒家文化加深了这种生存策略对现代人的烙印。

儒家文化认同“吃得苦中苦,方为人上人”的价值观,这种“歌颂苦难”和“成为人上人”的思想会让民众认为,只有把别人比下去才有好生活。

那些竞争不过别人的人,要理所应当地接受“失败者”的身份,拜倒在成功人士的脚下。

这种思想弥漫的环境,人们会不顾一切地往上爬,生怕事业落后被扣上“失败者”的帽子,“走自己路”的人更容易遭到冷嘲热讽。

这让我们社会诞生了许多事业成功但活得痛苦的人,它们对金钱和事业并不执著,却由于世俗评价的压力,被迫花大量精力,在自己不喜欢的人生道路上争当卷王。

最终,他们活成了别人眼里的“成功人士”,却活成了自己内心的“失败者”,这种矛盾成为了他们抑郁痛苦的来源。

任何人都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,苦难不该被歌颂,贫富差距应该被缩小,拥有特权的人上人应该被消灭。

社会评价应该多元化,每个人有权利和自由,结合自身的喜好和志向,选择不同的人生道路。

人生有梦,各自精彩,尊重各自的人生道路,求同存异和睦相处,这才是现代人应当具备的思想心态!

5、对社会福利的态度

受儒家文化的影响的人,习惯于对人口红利的使用,反对社会福利的构建,认为它滋生了懒惰躺平的氛围。

这种思想同样来自古代生存策略的局限性,古代农作物、矿产、手工业品的生产高度依赖人力,人们只有无时无刻干活才能维持产量。
这迫使古代社会要求人们“活到老,干到老”,用持续不断的人力维持社会生产力。

但是到了现代社会,机器自动化、智能化的发展,让人们结束了对“吃饱穿暖”的恐慌,也解放了人们的繁重劳动。

现代社会要做的,是降低人们的工作时长和压力,营造无忧无虑的社会氛围。这让人们更加幸福的同时,也让人们有时间和心情,专注于创新型成果的产出。

如果有人三句话离不开人口红利,认为构建社会福利是懒惰躺平的表现,抱歉,我觉得它应该穿越回古代,因为那里更适合它。

所以,是儒家文化的问题吗?

我始终认为,儒家文化是古人留下的宝贵财富,它也塑造了我们古代的繁荣。

从前面的讨论也可以看出,儒家文化的问题,更多的是现代社会的眼光下体现出的历史局限性。

对于古代环境来说,儒家思想可能已经足够先进,起到了它应有的指导作用。但是,古人再有先见之明,那也仅仅只是两千年前诞生的东西了。

抱怨两千年前的东西放在现代社会有问题,未免太过于吃老本了。

古人可能也不禁会问,两千年后的今天,你们的思想还是我们那一套?就不能有点儿进步?

我们现在正处于“关注社会现状,探索思想进步”的窗口期。

社会的复杂性,让我们希望了解自身所处的世界;物质条件稳定的环境,也让我们有时间精力关注社会现象和思想进步。

这就是为什么,批判儒家文化的内容一旦被提出来,就会得到很多人关注并被热烈讨论的原因。

因为,这是大众思想水平提升的绝佳时期,大多数的民众,他们苏醒了!

大策观察,与您一起成长

推荐阅读: